潘杨两家所谓的“世仇”,起源于潘美与杨业的雍熙三年的北伐。据《宋史·潘美传》中记载,潘美,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只身前往敌营说服悍将袁颜,率军平南汉、南唐、北汉,战功卓著。
北宋雍熙三年,即公元986年,西路军主帅潘美和号称“杨无敌”的名将副帅杨业,监军王侁、刘文裕等人率军从雁门关北上伐辽。西路军初战,捷报频传,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举攻克寰、应、云、朔四州。但宋军主力东路军却出师不利,遭敌重创、损兵折将、一败涂地,严重影响了整个攻辽战局。为此宋太宗迅速下诏命令中西两路大军火速撤退。然而就在这次生死攸关的战略撤退中,西路军统帅之间意见不一,配合失当,杨业的正确意见竟遭到监军王侁的阻挠和讥笑。
将军刘文裕等人也随声附和,支持王侁的错误行径,监军王侁本是纨绔子弟,无甚能力,他虽不懂兵书战策,却指手画脚,充当内行,对杨业的建议置若罔闻,刚愎自用,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我们统兵数万,竟然如此胆怯,你平素号称‘无敌’,如今遇敌却畏惧不前,是不是另有所图?”
杨业本是北汉的降将,当王侁以监军的口吻,暗示他有不轨之意时,杨业慷慨激昂地回答:“我何惧一死,只是这样会无谓地葬送士兵的性命而已,既然你如此责备我畏惧不前,那么,我就死在诸将前面吧!”
王侁为何敢如此狂妄放肆呢?原来宋太宗为了操纵全国的军队,防止新的军事强人的出现,害怕武人再搞“黄袍加身”的政变,给每一位统兵的将帅设置了一个监军,并赋予监军很大的权利,将帅的一举一动,全部由监军直接汇报给皇帝。因此外行的监军在皇帝的纵容和支持下,往往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侮辱内行的将帅。所以王侁的意见最终就成为了决策,杨业不得不违心服从,就是主帅潘美也不敢表示异议,做出决断。
潘美按杨业的请求,布兵于陈家谷口,他们等了很久,不见动静。而监军王侁、刘文裕等人以为杨业部已获胜,为了争功竟擅自行动,潘美又禁止不住,只好违心同行。在往前方行进途中,当王侁、刘文裕等人得知杨业已败时,则置杨业不顾,逃之夭夭。可怜杨业退至陈家谷时,天色已晚,伏兵已撤,空无一人。杨业欲哭无泪,悲痛万分,身陷绝境,只能以死相拼,最终众寡悬殊,全军覆没。
杨业子杨廷玉、老将王贵等也一同战死沙场。战后潘美受到消秩三等的处罚,而王侁、刘文裕等人皆被除名。此后潘美内心忧愤,很快病逝。宋庭追封其为郑王,配飨太宗庙庭。野史戏剧里皆说潘美陷害杨家将,此为无良小说家杜撰虚构的,经不起历史地考证。
欢迎光临 月亮武侠大论谈 (http://bbs.moodmoon.net/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