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364
- 威望
- 1
- 月币
- 349
- 贡献
- 96
- 文采
- 125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11-1-31
- 最后登录
- 2016-12-29
|

[转载] 《襄阳城外香空扬》—金庸小说评论一《神雕侠侣》之郭襄
也许生于江南水乡的女子,多少都会带着几分柔美和幽怨,像那一片茶花下的王语嫣;也许生于塞外大漠的女子,多少会带出几分坚毅和果敢,像那一袭黄衫中的霍青桐;那么我总在想:生于金戈铁马中的女子,也必然多少会染上些豪侠的气质吧。
那硝烟弥漫的襄阳城,仿佛是一根屹立着的脊梁,撑起宋朝江山的一角。那些英雄的名字镌刻在古老的城墙上,历尽千年的风雨也不会褪色。
可是,在这里还曾有过一个女子,生于刀剑锋刃上的俏丽佳人,如一抹幽香轻扬在襄阳城外……
郭襄,一个没有用过多笔墨渲染过的女孩,却那样清晰的站在了我们面前。带着她的侠气,她的胸襟, 她别样的美丽和温柔。不知道究竟是什么赋予她与众不同的性情,她有母亲的聪明,有父亲的善良,甚至还有外祖父的特立独行和不受约束的个性。
她能金钗沽酒,邀请侠士;她能偷母金钏,赠与贫女;明知危险,却能祭拜鲁有脚;明知武功不及,还能为觉远出头。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更是一般女子所不可及的。
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也有她终究逃不开的劫。
不知道这究竟是幸运还是错误,让这么奇丽的女孩遇见了俊朗的杨过。然而却像紫霞说得那样:我们只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
杨过和他的姑姑终于在一起了,然而谁又注意到远远的地方,“明月在天,清风吹叶,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她选择了去祝福,选择了远远的望着一对历尽艰险终于走到一起的伉俪,然后独自承担着心酸。
正如她在第一次与杨过告别时所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只是我的筵席还没有摆上,就要散了。
原来一切正被庄子无意言中“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在爱情中,郭襄只活了16年,其余的时光就只剩下回忆静静的与她相伴了。
如果单单如此,故事倒也可以结束了。然而事情却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尽是因为这个回忆是那么深的刻在她的记忆中,无法抹去。
以至于当他遇见了号称“昆仑三圣”的何足道,一个琴、棋、剑皆精的狂放侠士;以至于当她遇见了张君宝,一个武林大派的开山鼻祖,都无法再在她的心上留下一丝痕迹。他们再才华横溢,再风流倜傥,可那又怎样,那都不是那个鹅黄小衫,骑着小青驴的清雅秀美女孩所寻找的心中的大哥哥啊。
是啊,这就像少女时期的太平,偶然间遇见了潇洒帅气的薛绍,于是记忆中便再也抹不去那个身影。那个俊朗少年摘下了昆仑奴的面具,就像杨过摘下了那个人皮面具一样。让眼前的少女惊诧不已。
一面奈何,一面足以,一面便是一生的追寻了。
太平和郭襄一样,也在所谓的“后来”遇见了豪气洋溢的番国王子。那个彬彬有礼的王子,怎么会知道,他只是来得晚了一步呢,仅仅只比薛绍晚了一步呢。
可是,一步便是千里了。
多年以后的太平回忆起来,尽管还是会说:后来那个王子继承了他父亲的职权,而事实也证明,他是个很有能力,很不错的人。可是,我那时心里只有薛绍,怎么能容得下第二个人……
但是,心里却仍旧是那个初见的画面,那个摘下面具的瞬间,自己还是那个他面前情窦初开的少女。
这好像《白马啸西风》中李文秀的那句话“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于是只剩下何足道的将《蒹葭》与《考盘》合二为一而成的那支曲子在山间水岸依稀的回响“考盘在涧,硕人之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天一方……。”
她不是李莫愁,所以没有恨尽天下人而飞蛾扑火;她不是周芷若,所以没有陷在九阴真经中无法自拔;天涯思君君已去,相忘江湖叹娥眉。于是,青灯古佛旁,多了一个秀丽的身影;杳杳娥眉上,多了一个千古的神话……
襄阳城外,何寻一抹幽香曾驻足?怕正是:
一路风尘为谁忙?
金针存,情已让。
踏遍古道寻故人何方?
故人却已烟波藏,
偕纤手,影成双,凤求凰。
芳心一片诉愁肠,
无人懂,不相讲?
娥眉蹙望,古佛轻叹长。
襄阳城外香空扬,秋风凉。
青灯旁,忍思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