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载] 揭秘真实天龙八部三豪门;乔峰慕容和段氏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三大主人公--乔(萧)峰、慕容复、大理段誉,各自在武林留下一段传奇人生,而他们的传奇人生又与各自背后的神秘家族密切相关。鲜为人知的是,这三位主人公不仅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他们背后的神秘家族都发迹于辽西,并且曾经同属于一个民族。

这一切要从一个叫东胡的古老民族说起。

东胡,自古以来一直活动在我国东北地区。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东北,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赤峰和辽宁朝阳及其周边地区。燕昭王时期,大将秦开率军攻打东胡,东胡大败,北退千余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开却胡”。燕国在东胡居住地区设立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并且沿边境修筑了长城。朝阳地区就属于右北平郡和辽西郡。

东胡族后来发展为乌桓和鲜卑两个部族,其中鲜卑族后来又分为慕容、宇文、段氏三部。

慕容、宇文、段氏三部,正是慕容复、乔(萧)峰、段誉的先祖。

萧峰先祖与慕容家族原是世仇

从《后汉书》和《周书》中可以看出,萧峰先祖宇文部早期主体是匈奴后裔,后期越来越多的鲜卑人依附,逐渐鲜卑化,成为东部鲜卑的一支。

说起宇文部的来历,与一个叫普回的有关。普回当了部族首领后,打猎时拾到一颗玉玺,上刻“皇帝玺”三字,普回自以为是天授神权,于是自号宇文。从此,宇文成了这个部落首长的姓。

宇文部自阴山南迁至辽西后,公元293年,宇文莫圭继位。

从这个宇文莫圭开始,宇文部的历任头领就不断地和慕容部开仗,不幸的是,几乎每次都大败。败得最惨时,被慕容部杀进根据地,“过其国三百余里而还,尽获其国重器,畜产以百万计,民之降附者数万。”连老巢都让人家端了。

《资治通鉴》记载:

公元343年,当时身为宇文部东部首领的逸豆归派总理莫浅浑率兵攻打慕容部建立的前燕。莫浅浑因轻敌而大败,仅仅逃出一命,士卒皆为前燕所俘。前燕在次年(344年)出兵攻逸豆归,攻下了宇文部的都城。逸豆归逃往漠北,后来死在那边也没回来。慕容部将其五千余部众迁至昌黎(今辽宁朝阳市),宇文部自此散灭。

宇文部被慕容部消灭后,有一旁支后来在南北朝时发展成库莫奚族,该族于隋朝后被称为奚族;而另外一支迭剌部也在南北朝时发展成一个在后世颇具影响力的部族,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契丹。

耶律和萧便是契丹的两大姓氏。早期的契丹族并没有姓氏,初期常以地名为姓,阿保机建国前后才出现耶律姓和萧姓。其中,耶律姓与今西拉木伦河有关,先为部族之名,后为氏族之称,其汉姓为刘。萧姓原为阿保机的妻子述律氏的汉姓,此后为阿保机之恩赐,广泛赐予后族和功臣。《天龙八部》中身怀绝世武功、身世扑朔迷离的悲情英雄乔峰,便是契丹萧姓后人。历史上的萧峰(1030-1065)是辽朝大臣,南院大王,武艺高强,英勇过人。道宗(耶律洪基)即位后,随耶律洪基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1048年,萧峰受命征伐阻卜部,将其攻破。1049年,再次挂帅征讨敌烈部,功成被授敌烈部节度使。清宁九年,耶律重元反叛,萧峰率兵平叛,大军到处,所向披靡,直把耶律重元赶至北漠,逼重元自杀。萧峰因此功被封南院大王,成为辽朝重量级人物。咸雍元年,萧峰因病去世,年仅35岁。辽道宗痛惜不已,追封萧峰为辽西郡王,谥号文忠。

由此看,萧峰立下大功、被封为南院大王为史实确有。但是,自幼流落中原,以及被少林高僧授以绝世武功乃至成为丐帮帮主,则完全是小说杜撰了。

段誉先祖曾与慕容家世代通婚

在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中,大理段氏以一阳指、六脉神剑的武林绝学被称为“南帝”。偏安于西南一隅的富庶小国、仁慈浪漫的国君、奇特的出家为僧禅让王位习俗,都让大理段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史料记载: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族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737-1053年)。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别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

但是,很多史学家向上追溯寻找出了段氏的祖先。

《左传》上有一篇著名的文章《郑伯克段于焉》,说的是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长子庄公时难产,生二儿子共叔段时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共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死后,共叔段与姜氏合谋,准备袭击庄公。庄公获悉后派兵讨伐,共叔段大败,逃到一个叫“共”的地方。共叔段的后代为了纪念他,把原姬姓改为段姓。随后,共叔段的子孙为避难,有一部分迁往北方,一部分从潼关西向,一路经过长安、扶风、陇县、天水、兰州,直至武威、张掖、敦煌。而武威段氏就是云南大理段氏的先祖。




我们先来说说迁往北方的段部:

段部大概于东汉中叶由辽东西迁,分布在辽西一带,至魏末晋初势力逐渐强大。公元4世纪初,已成为东部最强盛的部族之一,管辖范围西接渔阳,东界辽水。先祖日陆眷最初因乱世被卖给渔阳乌桓大人库辱官做家奴。后来渔阳闹饥荒,日陆眷因为身强力壮被主人派到辽西扩张地盘。他招纳了很多在辽西各地的鲜卑人,其中还杂有乌桓人、匈奴人、汉人等,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段氏鲜卑集团,日趋强盛。

日陆眷死后,他的弟弟乞珍接班,乞珍把女儿嫁给了慕容部的首领慕容廆,生下了前燕第一个皇帝慕容皝。从此,段氏与慕容氏世代通婚,在慕容氏建立的几个燕国政权中,出了几位很有名的段氏后妃。即使后来段部灭亡了,这种姻亲关系也依然维持了下去。

再说说武威段部:

共叔段的子孙到武威后的第一世祖被公认为西汉文帝时北地督尉段仰。最先到达云南的是北魏朔州刺史段严,正是武威段氏始祖段仰的后人。大理国第一世皇帝段思平,正是段严的后人。

对于大理段氏来源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大理段氏的取名有着明确的北方鲜卑族的习俗。

段思平其子段思英、孙子段思聪,父子名字中都有“思”字。这并不是“段思”氏,而是北方鲜卑族姓名中的习俗。再有大理段氏父子以重名制为主,连名制为辅,不同于汉族的避讳。从重名制上看:姓名三个字,第二个字祖,父,子,都一样。比如“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段素顺,段素英,段素廉”;从连名制上看:父亲姓名最后一个字是儿子姓名第二个字。比如“段思廉,段廉义”。再来看看这接连五个皇帝“段智兴,段智廉,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前三个是重名,后三个是连名,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是倒名。如果是汉族,一个朝代接连五个皇帝的名字,是绝对不允许如此重复的。

由此,有些学者以此证实:大理段氏来源于甘肃武威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甘肃武威确有这样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段氏先祖久居于此,所以也有这样的习惯。以此推断,大理段氏先祖,正是共叔段之后,先迁武威,然后迁徙云南。

大理政权后来被蒙古所灭,但大理段氏,却没有从此终结,他们继续世代担任元朝的大理总管,又经过了一百三十年的岁月。直到元朝灭亡后,仍然效忠前元,抗拒明人的统一。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入滇,段氏末代总管段世抵抗到了最后。

金庸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有多少大理段氏皇族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呢?

段正明,在位时“性谨恪尚俭素”,1094年被高升泰废黜,出家为僧。《天龙八部》中的保定帝段正明、本尘大师就是他。但是他并不如小说中写的那样圣明,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高升泰,大理相国。高氏世代为大理相国,权倾朝野。 1094年,高升泰废黜段正明,建立“大中”国,改元上治。在位二年后病重,因段氏集团还有相当的实力,高升泰很识时务,在遗嘱中让儿子高泰明把皇位还给段氏。《天龙八部》中的鄯阐侯高升泰说的就是他了,但是他并不如小说中写的那样是个贤臣,而是一个权臣。

段正淳,段正明的弟弟。也就是《天龙八部》中风流倜傥、到处欠风流债的镇南王段正淳了。 1096年,高升泰死后,高泰明遵照遗嘱,将王位还给段氏,拥立段正淳即位,仍号“大理”,自己为相。史称后理。但是在后理,宰相高家一直把揽朝政,皇帝基本无实权。历史上的段正淳并非小说中那样只是个王爷,而是当上了皇帝。他也并非只知寻花问柳,而是努力“中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错的名声。晚年禅位为僧,也并非小说中写的那样不得善终。

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段正淳的儿子。受北宋封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晚年出家避位为僧。这就是《天龙八部》中著名的段誉了。他勤理政事,爱民用贤,是一个好皇帝。不过最后因为几个儿子争夺帝位,弄得心烦,也出家了。这么看,历史上的段誉不应该是金庸笔下的那个“花痴”。

段智兴,就是《射雕英雄传》中著名的南帝段智兴、一灯大师了。不过历史上,此人并没有出家,并且一点都不圣明。在位期间,大修佛寺,建了60个寺院,小国哪能如此折腾?因此国力衰落。

慕容复陷入家族的复国“魔咒”

《天龙八部》中的姑苏慕容复,英俊儒雅,气度非凡。江湖传言“南慕容北乔峰”,慕容复弱冠之年便在武林中声名鹊起,王语嫣为之心折,段誉因之自卑,慕容复无疑是个凤凰般的高贵男人。然而他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大燕复国梦,放弃感情、处心积虑、最终癫狂,悲剧的结局令人扼腕。





慕容复所痴迷于光复的是怎样一个帝国?慕容子孙们又是怎样一代代地在漫漫无尽的复国“魔咒”中挣扎?

公元4世纪,也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世居辽东的鲜卑慕容家族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建立了前燕政权,几乎统一了整个北方,成为当时第一强国。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就被前秦的苻坚给灭了国。在其后的十多年里,慕容家族的子孙们开始了漫长的复国之路。

也许是这个家族的男人太过优秀,他们个个英俊高大,十几岁就能征善战;他们个个不屈不挠、时刻牢记光复祖业。于是,他们才有能力历经五代,在频繁地被灭与复国中,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和北燕政权。可以说,慕容家族的男人们在这段中国历史上最风云变幻的乱世中,留下了一长串最为响当当的名字:慕容廆、慕容皝、慕容翰、慕容俊、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也正是因为这个家族骨子里的高傲和不安分,东晋权臣刘裕在灭掉南燕之后,为了免除后患,下令把活捉的慕容家族成员共三千人全部斩首,慕容氏这个曾经是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家族从此在历史的舞台上销声匿迹。

高大英俊、威名远播、冷漠高傲、反叛多变……金庸笔下的姑苏慕容复可以说完全是慕容家族先祖群体的一个缩影。

这个传奇的家族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慕容氏的老祖宗。

慕容氏的老祖宗叫莫护跋,在三国时期进入辽西,后来拜了司马懿当老大,帮着司马狠狠地欺负了辽东的公孙渊,因战功卓著,被曹魏封为辽东将军,定居棘城(今辽宁省锦县或义县西北)。

关于慕容姓氏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比较幽默,说有一天,莫护跋看到华北一带的士大夫大多戴一种叫“步摇冠”的帽子,觉得非常好看,就一路收购了很多步摇冠,准备回去后发给自己的族人。他自己更是迫不及待地戴上,因为鲜卑人国语不标准,“步摇”喊成了“慕容”,莫护跋一听挺好听,就说,以后咱就姓慕容了。

另一种说法比较正经,说“慕容”氏本来是姓“若洛”。在鲜卑语中“若洛”的意思是:“富有”、“繁荣”。初为部落大人的尊称,后来成为姓氏。因为莫护跋仰慕汉文化,听从汉族幕僚的建议,以“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为根据,正式将“慕容”定为姓氏。

239年,改姓后的慕容护跋率领1000多族人,带着2000匹马,牛羊各5000只,貂皮1000张,虎熊豹等兽皮1000张,名贵药材和各种土特产40驮,向魏明帝曹睿和老大司马家朝贡。司马懿觉得有个慕容氏这样的外援,对自己家族以后的抢班夺权很有帮助,也有心笼络,于是竭力向魏明帝曹睿推荐自己的小弟,魏明帝又加封慕容护跋为率义王。

慕容护跋死后,孙子慕容涉归,因为征讨立了功,被晋武帝封为鲜卑大单于,又将慕容部迁居到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慕容涉归生有二子,长子吐谷浑,是小老婆生的;次子慕容廆,是大老婆生的。284年,慕容涉归死了,由嫡子慕容廆继位。慕容涉归临终前,

哀怜庶长子,分给吐谷浑700余户(一说1700余户)分立门户。于是,吐谷浑告别故乡,西迁至今青海、甘肃一带,与羌族混居。 312年吐谷浑在袍罕建国,疆域北起甘松,南至白兰,东临洮河,西至于阗,幅员数千里。 663年,被吐蕃所灭。

历史上的慕容复,便是吐谷浑王朝最后一个承袭爵位的后人。《新唐书·西域上》中记载:“贞元十四年,以朔方节度副使慕容复为青海国王。”慕容复死后,封爵遂绝,吐谷浑香火乃断。可见,同是“慕容复”,此历史上的“慕容复”绝非彼“姑苏慕容复”了。
豪侠

TOP

TOP

TOP

TOP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纵有同名同姓之人亦舒巧合,楼主的说法未免有点牵强附会了吧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TOP

TOP

TOP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提示 关闭


早期的115和360盘停止分享了!不要买哦!

360盘及老115网盘资源都关闭了分享了!目前只有新115盘及百度云盘还可以继续分享,大家注意!


查看